7月6日,青岛董家口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启用。这是青岛口岸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大事,标志着青岛拥有了除山东港口青岛港之外的第二个港口口岸,进入国内为数不多的“双港口口岸”城市行列。
再造一个青岛港
在中国长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众多优良港口。但是,拥有两个及以上港口口岸的城市却是屈指可数。
“此前,我国仅深圳、广州、宁波等城市拥有两个及以上港口口岸。除了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些城市还拥有广阔经济的腹地、先进的开发发展理念,是我国对外开放前沿。”青岛市口岸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港口口岸作为这座城市的开放窗口之一,是对外贸易和交流的主要通道,汇集大量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是各类资源集聚的高地。
始建于1892年的山东港口青岛港,仅比青岛建置晚一年。目前,该港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开辟海上航线170多条,内陆港14个。
夏日时节,胶州湾畔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巨轮竞靠,一派繁忙景象。一条条通向远方的海上航线,成为青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最佳注脚。
自2009年正式开工建设的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承载了几代海港人的梦想。港区深水岸线及港口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是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是山东港口一次性规划陆域最大、泊位最多的综合性港区,更是山东港口未来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重要支撑。其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码头岸线长约35.7公里,共规划建设122个泊位,规划年通过能力5.3亿吨,就港口规模来看,相当于再造一个“青岛港”。
今年6月11日,国家口岸验收组完成董家口港口岸查验配套设施验收;6月19日,海关总署印发纪要,同意青岛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通过国家验收;6月23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公告,山东青岛董家口港口岸对国际航行船舶开放;6月30日,山东海事局发布公告,公布董家口港口岸开放水域。
对此,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政府口岸办主任孙授宾表示,这对于青岛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助推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和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实力支撑新口岸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地区大多与港口结合在一起。港口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方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港口的发展,从而实现港口与城市的共生共荣。
向海而生的青岛,从来不缺开放的胆魄、通达的梦想。作为这座城市对外窗口之一,山东港口青岛港同样拥有开放发展基因。历史上,董家口港所在的琅琊古港是中国五大古港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走廊”和“黄金水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进行过海上通航。
世界级的高起点规划建设,是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一张不可复制的名片。山东港口自2019年组建后,坚持全省港口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的一体化发展思路,加快规模化、集约化、协同化发展。世界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45万吨级原油码头、配套物流园区在董家口港区集聚,潜力巨大。
口岸查验基础设施与港口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成为董家口港口岸启用的硬条件之一。
目前,董家口港区航运中心配套建设了进口商品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了配有直升机停机坪、露天清洗池、晾晒场地的海上溢油应急设备库,建有国际先进的VTS(船舶交通服务)系统等设施,实施口岸现场全封闭管理,为董家口港口岸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丰富的前期运营经验,也为董家口港口岸的正式启用奠定坚实基础。
在董家口港口岸尚未正式开放,部分码头泊位相继建成、具备作业条件的情况下,该港口即经口岸查验单位的大力支持,推动实现了18个建成泊位临时开放。
早在2015年7月,40万吨矿船“远卓海”轮成功靠泊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这是中国放行40万吨大船入华后该等级大船的国内首航,正式开启国内港口干散货作业的“大船时代”。迄今为止,董家口矿石码头公司累计接卸40万吨级大船160条,大船作业数量全国第一,成为40万吨大矿船靠泊中国的首选港、首靠港。
数据显示,董家口港区年吞吐量已连续三年超1亿吨,其中,2019年董家口港区靠泊船舶4012艘次,完成吞吐量近1.6亿吨。
对外开放新高地
进入双港口口岸时代,对山东港口青岛港和青岛均意义非凡。
业界认为,全球港口前三个阶段分别是作为运输枢纽的第一代港口,作为装卸和服务的第二代港口,作为贸易和物流中心的第三代港口。第四代港口则主要处理集装箱,其发展策略是港航联盟和港际联盟,生产特性是整合性物流。
据初步估计,董家口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后,煤炭等大宗散货将可由此直接进出,仅煤炭进口一项一年就可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过亿元,对于山东港口青岛港构建集航运、贸易、金融、装卸、储存、运输等各要素为一体的产业链生态体系意义重大。同时,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前湾港区将依托各自优势,逐步实现两大港区的互为补充、协同联动、功能释放,不断促进规模型、基地型、外向型、临港型产业的快速集聚,真正承担起山东港口青岛港向第四代大港跨越的重任。
“对青岛的城市发展来说,双港口口岸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新机遇。同时,对助推青岛市发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和支点作用,提升全国综合性交通物流枢纽、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对港口服务地方外经外贸、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山东港口生产调度部副部长于沉涛说。
对青岛的城市发展来说,董家口港口岸为其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新机遇。
7月6日,一艘装载巴西淡水河谷17.5万吨铁矿砂的货轮“天发海”靠泊董家口矿石码头,董家口港海关关员第一时间登轮进行水尺观测、压舱水测量、卸货监管、货场查验等工作,在核销相关手续后快速办理放行入库。
“为有效助力港口保税混矿业务,降低国内钢铁企业采购成本,海关实行‘先放后检’检验模式,大幅度压缩企业通关时间。”董家口港海关查验科负责人黄平胜介绍,进口矿产品经现场检验检疫符合要求后即可直接提货,实验室检测和通关放行由“串联”改为“并联”,减少了货物在港口堆存和搬倒费用。此外,董家口港海关还全面推广“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出入境船舶申报“单一窗口”应用率已达到100%。
董家口海事局则制定并公布5类23项海事政务“零跑腿”和“只跑一次腿”清单;贯彻落实服务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减证便民”八项服务举措,对申请材料全面清理“瘦身”,当前所承担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实时审批。
董家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推行“互联网+边检服务”战略,实行“网上办、预约办、分批办、现场办、电话办”“五办”服务模式,平均每艘次出入境船舶可节约通关时间3小时。
赵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