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的出现比网约车、共享单车都要晚一点,当时行业资本几乎都对于这门生意持不看好的态度,但陈欧却是能够下决心投资街电3亿美元,可见其商业嗅觉的灵敏度很高。如今共享充电宝在一线城市已经开始涨价,有的是4元一小时,有的则已经到了8元甚至是10元,但即便如此,用户依然处于增长状态。
最开始大家不看好共享充电宝是因为其利润率低,先入为主地认为不会有多少用户去使用,想要盈利就更加困难了。这两年的智能手机虽然越来越先进了,但在电池续航上并没有多大的提升,尤其是IPhone手机,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一天两充成为了常态,IPhone用户也是使用充电宝最多的人群。而一旦有了用户,涨价也就成了必然。
共享充电宝真的比共享单车好?
现在的共享单车市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火爆,曾经的行业巨头一个卖身,一个陷入资金困难,行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虽然比不上之前,但哈啰出行和滴滴作为后来者入局之后,也是逐渐在主流城市进行大量的单车投放,拥有不错的市场份额和用户基数。未来共享单车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如何去实现盈利,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硬件和运维成本带来的资金压力,只有保持良性运营状态才能有发展空间。
而共享充电宝的运作成本就低了很多,其只要定期与合作的点位进行业务对接就可以了,几乎很少有售后问题。而且从单位时间的营业额来看,共享充电宝要相比共享单车要高出好几倍,只要能在合适的地点进行投放,保持用户使用率,就不愁回本。这也是为何共享充电宝能在短短几年内就能有大量的用户,在这背后是有大量用户的需求在等待着被满足的。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都是以分享经济的模式来运作的,其推出的产品也都是以“分时租赁”的方式来进行的,最后的结果也是以盈利为导向来的,如果共享单车不能挣钱,自然也就不会有资本来支持。而当前的共享单车迟迟都都没有能盈利,商业模式几乎没有再能改进的地步,企业平台创新能力也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业务也多是与平台其他业务建立关联,未来的市场预期已经触到了天花板。
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再到共享充电宝,这几年火起来的共享经济模式多是以相对成熟网约车平台为模板来进行定位的,可惜的是网约车也并没有实现规模化盈利,因此大多数的平台都还处在自我探索之中,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就算是如今订单价格开始上涨的共享充电宝也并不能就保证将来一定能比共享单车做得好。
共享充电宝是如何做起来的?
共享充电宝多是将点位布在自带流量的商家,人流量比较大的公共场所中,因此就需要和这些商家协商一个分成的比例。比如有的是三七开,有的是四六开,其中共享充电宝平台一般会占据较大的分成比例。但是近段时间以来,这些商家们开始意识到自身流量的价值,在与共享充电宝平台进行新的分成协定的时候,有的已经提出五五分成的比例,这会大大降低平台的营收,所以,面向消费端的涨价也就成为了必然。
对于共享充电宝平台来说,使用频次越高,成本回收就越快,我们如果按照一天使用一次,一次两元来计算,基本上一个月就能收回硬件成本。再加上利润分成、电费、商家成本、折旧等费用,几个月内就能完全实现盈利。商场、餐厅以及一些公共场所等是共享充电宝的最佳投放地点,只要点位布置合理,就能快速进入盈利状态。当然,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乐于见到这样高周转率、能快速接盘的项目。
充电宝就是为手机服务的,也正是因为这几年智能手机的使用用户越来越多,而手机电池却是没有在电池续航能力上有大的提高,反而不断升级的快充技术能为用户提供短时间的充电效果。比如OPPO此前提出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噱头,当我们的手机电量过低的时候,周边有没有充电插座,你只要在一些商家扫码租借充电宝就能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充电半个小时,手机就够用好几个小时了。而商家也是乐于看到这些充电宝用户在他们的店里使用共享充电宝,这也是为商家提升用户有效驻留时间的一种方式。
正是共享充电宝平台与流量商家之间建立起来的一个微妙的平衡关系,才使得该模式得以存活下来并快速发展起来。
共享充电宝真的能成功吗?它有多大的潜力?
此前360、美团也都曾入局过共享充电宝市场,只不过因为产品布局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它们都没有能坚持下来。而陈欧投资的街电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已经拥有超过1.07亿的用户,市场份额超过了40%,这也证明了该项业务是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的。特别是从这几个主要的商业数据的表现来看,共享充电宝是足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的。
但是,近段时间也有不少用户表示涨价之后的共享充电宝价格太高了,用几次都够买一个新的了。而也有人认为,未来的智能手机在续航能力上必然是会越来越好的,充电宝也终究会被淘汰,因此该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预期还是存在有一些问题的。
笔者认为共享充电宝本身就是作为一个消费级别的产品来定位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智能手机都需要充电,除非能达到两三天一充的水平。很显然,这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共享充电宝平台就有了能做起来的理由了。
作者 耿彪